朋友说想考个驾照,但苦于一直没有时间,工作日连轴转的上班,周末也没什么精力去学车。于是问我什么时候考的,我答曰:上学的时候就考了。他听闻我的话,沉默不言,但眼神已经出卖了他的后悔,是啊,上学那个时候,真是为将来谋划的最好时机呀,可那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明白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呢?
有多少人在真正的步入生活之后,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本还远远不够。到了那个时候,虽然也还可以挤出时间来亡羊补牢,但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学习精力还是学习成本,都无法与学生时代相提并论。
微博曾有过这样的一个讨论,话题是讲述你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些事。其实看了大家的留言,就能总结出一个共性:其实很多人在完成身份的转换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心比天高。刚毕业的时候,大家看不上卖保险、卖房子、推销员等等工作,一心觉得自己就应该指斥方遒,才不负多年书海生涯。
几乎每个人都是由一份意气风发开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碰壁”,渐渐的,大家就变成了两种人。一种人深刻的明白了学校与社会的真实差距,开始潜心蛰伏,等待最后的厚积薄发。另一种人却日渐沉沦,谈不上风餐露宿,他们早已经忘记了雄心大志,安逸的生活磨去了他们的棱角,却还成天喊着日子过的极其艰难,又一边抱怨着老天不公。
其实说起来,90%的人都是普通人,谁也不比谁多些什么,但往往人生的差距就是从一点一点的拖延开始的。
在很多人的学生时代,他们并没有真正完整且独立的社会经历,所以学习的目的在何方,他们都是听来的。所以有人对学习产生了质疑。别人去学习的时候,他说算了吧。
别人去运动健身的时候,他说算了吧。
别人在一边学习一边学个额外的技能,他说算了吧,费那个劲儿干啥。
今年国庆前有个小伙子打来电话咨询课程学习。他在电话里用无比落寞的语气说道:现在工作就是感觉没一点激情,收入也少,好像未来几十年我都看不到一丝变化的可能,所以我想寻求改变。
老师和他聊了聊,得知他毕业工作其实不过1年时间,但在这一年里面,他已经深刻的发现了自己曾经的想法与实际生活存在多么大的差距。
探索了种种方向,最终还是选择了IT方向。其实小编说这个的意思并不是想说每个在生活上受挫的人都只有选择互联网行业才能挽救生活,而是如果有机会,最好就是在走上岗位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应有的能力水平,这样,稍加磨练,有一些经验,那就可以立足。
最近,打工人这个梗在网络上热传,大家纷纷用以自嘲,消解打工的苦闷。虽然是个梗,但实际上,这是这一代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埋头做事的体现,就连央视也断言:他们追求极致,带着美好的憧憬创造未来!
小编想说,既然追求极致,那么不管是现在的“打工人”或者未来的“打工人”们,你们都应该磨练自己,充实自己。从现在开始,拒绝拖延症,缺什么,就学什么,要知道,你多一项技能,当意外来临时,你就多一分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岳阳海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yy-accp.com/archives/4076